Quantcast
Channel: 傻妞抱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

女生节:逗比还是歧视?

$
0
0

我是两年才知道有个日在每年三月七日,名曰女生这节日似乎在国内高校极受重大。每逢此节我就能看到朋友圈、社交网站上朋友们晒出的女生节横幅:鲜红的布上印上洁白的宋体大字,如对联般上下句对的整齐,用绳子悬绑在粗壮的梧桐树干上,照片背景里常常有国内大学特色的教学楼、宿舍楼出境。我的朋友中许多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于是女生节还能新鲜的看到“清北撕逼大战”:清华的男生示好北大女生、北大女神高冷回应理工男之类。我18岁时早早出了国,在坐落于山水间的美国女子文理学院读本科,学校人少,又远离城市,每天当真是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常常羡慕国内大学的热闹,对他们的氛围和文化总是有些好奇。

女生节似乎是国内高校的一种传统,一种特色文化。出于好奇,我查了维基百科对于女生节的解释:“节日的日期定在妇女节的前一天,以显示与大龄、已婚女性的区别。节日的主旨是关爱女生,展现女生的风采。期间通常会由学生会或者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包括聚会,讲座,向女生赠送礼物,唱情歌,灯光组字,悬挂横幅,提供‘呵护’女生服务等种种活动。”后半句我读懂了,就是后青春期时代的大学生们给自己找个了名正言顺的机会来感受下初高中时被严令禁止的“校园浪漫”呗。尤其是在清华、北大读书的孩子们,怕是多数人的青春和“匆匆那年”都献给了竞赛题和一场场考试选拔。等到十八岁后终于高考及第,这些校园时期的独有的青春萌动自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成了他们必须把握住的“奢侈品”。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女生们和“大龄、已婚女性的区别、女生独特的风采”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的大学是在美国的女校就读,女校的英文翻译是Women’s Liberal Arts College,这个“女”用的是女人、女性,并不是女生。同样是十八岁到二十多岁的一群女大学生,为什么在美国的是年轻女性,在中国就是和大龄已婚女性区别显著的女生?这两天被大量转载的两幅图或许能够提供一些解释。这两幅图分别是国际妇女节当天搜索门户网站百度的首页图片和Google的首页涂鸦。一个画的是放置在精致八音盒里穿着美丽小裙子机械舞蹈、被人观赏的小女孩,另一个画的是在各行各业工作、看起来更加随心所欲的一群职业女性。



百度的动图做的很精美,我看着动画里那个女主角从一身绿裙、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女孩开始一圈圈的在八音盒里转圈,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穿着白纱、笑的甜美的新娘,然后接着幸福的旋转变回幼年的小女孩。有趣的是,百度并没有接着让这个姑娘一直旋转到老去、变成白发苍苍、皮肤松弛的老人。想想也对,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再转下去就没有女生的风采了,就要从受人追捧的小公主变成大龄已婚妇女了。这或许就是大多数国人对于一个女孩子的定位:小时候可爱漂亮,长大了嫁个好人家,贴上了“女神”、“人生赢家”的标签,人生再圆满不过如此。尽管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也没法接受这样直接、毫无掩饰的对女性的歧视:为什么一个漂亮的女人就一直要生活在外界给她打造的盒子里?为什么她要为了取悦围观者一直听话的旋转、被别人把玩?为什么她不能跳出这个盒子,跳出人们印象中给“美丽女人”的既定框架去过另一种生活?这个社会里的人一边声讨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被富商包养的年轻女性,一边嘲笑着在研究生院里攻读博士学位的女性有第三种性别。一边谴责女性在婚姻中把买房买车的经济重担交给男方,一边又自然的要求女性在家庭事业两难的时候顾全孩子、做出牺牲。

最最重要的是,作为女大学生,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庆祝这样一个旨在高捧女生的青春靓丽、单纯无知,否认大龄、已婚女性的美丽可爱的节日?在我看来,女生应当指的是稚嫩可爱、依然活在自己的童话小世界里的小女孩。而当一个女性成长到了18岁进入大学,她理应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自己追求的年轻女性,而不是依然被当作“观赏物”、按照社会预设的唯一“模板”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里的概念、定义,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让自己青春可爱、明艳动人,更应当明白作为一个高校大学生她理应用自己接受的高等教育去回馈社会,应当能够理解我们从前人继承过来的社会、国际问题,以及我们这代人必须面对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如果柴静可以作为一个大龄已婚女性可以拍出一部纪录片唤起全社会对雾霾的关注,作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有着“别样风采”的女性,为什么不能感受到这份责任感?如果尚且力量单薄,不知从何做起,至少可以选择支持柴静的勇敢,在决定自己人生选择时多一些年轻女性的自主。

同班的男生在一年之中的一天送来温暖和欢笑是好事,本身无可厚非。但若细想这种关爱所基于的文化成见,该不该过“女生节”就值得思考了。毕竟,对女性的关爱应当建立在尊重所有年龄段女性的基础上,而非褒此贬彼。至少于我,我更乐于被定义为“年轻女性”,而不是隐含着单纯无知的“女生”。





(版权声明:本文已发表在《课堂内外》杂志2015年5月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